安全为天、服务为命 |
空调维保 |
地铁在南京是一个新事物,地铁车辆是一个流动的公共场所,空调作为地铁车辆的一部份,在地铁车辆运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空调系统的好坏将关系到每一位乘坐地铁市民的舒适性,直接反映广大市民对政府市政公用事业及设施的满意程度。由于空调安装在移动的列车上,对耐冲击、振动性要求较高,长期在隧道环境下运行,因此对它的维护保养、检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维保质量控制过程采用“PTCA”循环管理,保证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2. 严格规范材料采购,保证材料配件的质量,杜绝不合格配件材料用于维保项目。 3. 以安全性、标准性、可靠性检查测试维保后的设备性能是否符合规定指标。 4. 维保人员定期进行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维保人员的质量意识。 5. 加强维保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定级,使其熟练掌握维修技术,对维修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故障要让技术能力强、维修经验丰富的维保人员进行处理操作,鼓励钻研技术,提高维保水平。 6. 建立一系列确保维修质量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维保纪律。 7. 无条件返工制,对维保项目维修质量不合格者,无条件返工直至合格为止。 8. 建立相应奖惩制度,对弄虚作假、欺瞒用户者,要追究责任。 9. 加强质量跟踪和质量反馈信息的收集、处理工作,认真做好售后服务记录工作。 1. 制定售后服务安全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作业行为,确保售后服务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的全。 2. 掌握、了解售后服务人员的个性、嗜好、思想情绪,合理安排日常工作,防止事故发生。 3. 维保人员必须经过训练并考核合格后执证上岗。 4. 进行维修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做好各项安全防护。 5. 需要使用地铁方的设备时,必须征得地铁方的许可,并由其安排人员操作,严禁维保人员擅自动用。 6. 维修设备时,必须了解现场的安全状况,如易燃易爆物品的放置情况、电气设备地点的安全情况、电源开关的闭合情况、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消防器材的配置状况等等,警惕事故的发生。 7. 制定遇险时的紧急救护措施预案。维修结束后对安全内容进行检查,防止事故隐患。 8. 工作环境的安全: 1) 必须清除维修现场妨碍或有可能影响到施修安全的物品。 2) 用于攀高的梯、架或工作台必须结实可靠。 3) 需要高空作业的现场必须具有或设置拴挂保险绳的装置。 4) 操作工具不用时必须放置放在工具盒中,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 固定维修现场使用吊灯照明,临时性的辅助照明可采用强光手电筒,不准使用手执式台灯。 6) 现场需要拉设临时电源线路的,必须使用带漏电保护功能的专用线盘。 7)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和高压气体,维修现场应备有灭火器,存放距离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9、操作安全 1) 维保人员应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在表面光滑的设备上作业时应穿着防滑胶底鞋,严禁湿手操作,严禁使用绝缘层已破损的设备或工具进行电路维修。 2) 高空作业时,维修人员规范着装,登高1.5米以上作业时,维修者必须拴挂保险绳防止滑倒跌落摔伤。 3) 在设备通电时,禁止拆卸电器元件,检查电容器时应关机放电后再检查。 4) 维修前、后,必须检查外壳是否漏电,维修期间设备的外壳要接保护地线,送电合闸处必须悬挂醒目标志牌或专人值守。 5) 焊接操作时,操作地点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焊接埋藏在隔热层中的制冷管道时,必须将焊口周围的易燃物清除干净,并在焊炬火焰可能触及的部位加装阻燃层。点燃焊炬时要使用打火机,禁止焊嘴朝人的方向操作。 6) 高压气瓶要安全放置,合理存放。防止因滚落、翻倒而受到冲击或损坏阀口,不得野蛮装卸。 7) 禁止用明火加热制冷剂钢瓶。 1.1.1 以业主为关注焦点:项目依存于业主,因此项目部应理解业主当前和未来 的需求,满足业主的的需求,并争取超越业主的期望。 1.1.2 以安全为作业前提:项目的实施是建立在业主安全、员工安全、产品安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的。 1.1.3 以质量为服务宗旨:项目依存于业主,要得到业主的信任,必须有过硬的服务质量。全面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满足业主的期望并超越业主的期望。 1.1.4 以GB/T19001-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为项目的准则:项目的实施要靠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相互作用来实现,为此,本方案采用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来保证。 1.2 实施方案的管理方针 1.3.1 人员追求高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1.3.2 产品追求高质量:用新技术、新设备、高素质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使产品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1.3.3 服务追求高效率:响应业主的服务要求,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1.3.4 追求业主高评价:服务获得业主的满意,得到业主较高的评价,赢得业主的信任。 a)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参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28001)和《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用于规范项目的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b) 项目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是项目干系人的共同责任。因此项目经理,全权负责项目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c) 项目的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系统的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估,制订并实施安全管理计划,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管理上的缺陷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d) 项目的职业健康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通过系统的污染源辩识和评估,全面制订并实施职业健康管理计划,有效控制噪音、粉尘、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的伤害。 e) 项目的环境保护是根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和总体环保规划,全面制订并实施检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计划,(如:制冷剂的回收,还热器的清洗)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装进行,有效控制污染物及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f) 项目的安全、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管理,必须接受政府主管部门、业主的检查、监督、协调与评估确认。 g) 项目经理依法对项目安全生产全面负责,建立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教育培训制度,保证项目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源的投入。 h) 定期对特殊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如制冷攻、电工、行车工、焊工等工种。 i) 根据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制订项目安全管理实施计划,并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实施 j) 项目部对项目安全管理实施计划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1) 项目部在公司的支持下,为实施、控制和改进项目安全管理实施计划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技术、物资、专项技能和财力等资源。 2) 项目部通过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网络,逐级进行安全管理实施计划的交底或培训,保证项目部人员,正确理解安全管理实施计划的内容和要求。 3) 项目部建立并保持安全管理实施计划执行状况的沟通与监控程序,随时识别潜在的危险事件和紧急情况,及时把握持续改进的机会,预防和减少因计划考虑不周或执行偏差而可能引发的危险。 4) 项目部建立并保持对相关方在提供物资和劳动力等方面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的程序,以便有效控制来自外部的危险因素。 5) 项目采购必须对自行采购和业主采购的设备材料、备品备件和防护用品进行安全控制,确保所采购的设备材料和防护用品符合安全规定的要求。项目所有采购合同中必须包括相关的安全要求的条款,并对供货、检验和运输的安全做出明确的规定。制定供应商的安全评价规定,记录和保存合格供应商的评价资料。 |